"書香致遠,墨卷致恒"—濰坊廣文中學舉行道德講堂暨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
發布時間 : 2018-04-16 17:29
發布者:濰坊廣文中學
層綠浸染了廣文,幾分新意孕育出初春空氣的濕潤,春芳未歇,風打新綠嫩紅,人間四月,萬物生長,一場好雨,春意漸濃,廣文廣致博文,文意隨風在校園里醞釀爆發。

書香致遠,墨卷致恒,一場關于傳統文化的講座在報告廳如火如荼的進行,"傳承優秀傳統文化,實現民族偉大復興",張慶亮專家為廣文初一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文意學風深厚,民族正氣蓬勃的講座。
張慶亮老師是全國“經典誦讀”發起人,“書香校園”發起人,“漢字腦”發明人、“新聞應對學”創建人。
山東大學、山東師大等多家高校特聘培訓專家,省教育廳關工委、市關工委五老志愿者宣講團成員,市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指導團成員,省優秀家長。研創重大經驗30余個,資深記者,全國教育好新聞獎、省新聞獎,作家、文史專家。專著多部,作品數百萬字。

講座伊始,張慶亮老師首先為我們提了三個問題,中國文化到底是什么,為什么,怎么做。

其實文化就藏在橫平豎直中,藏在我們平平仄仄里,藏在美麗神秘的一筆一筆寫下的象形文字中。它是中華,是廣文,也是美。

中華文化追根溯源,以至千年的倉頡寫下的第一筆,每個文字都是一副畫,也是一首詩,從廣袤的中國大地,到每一句咿呀雛語,都藏在語言與文字里,它浩浩蕩蕩,從千年前堅毅的走到了今天,從倉頡的手里走到了我們的筆下。

關注文化,寫好每一個字,張慶亮老師列舉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的文字,用幽默的方式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文字課,文化課。
這是屬于孩子們的一堂課,他們聚精會神,時而捧腹,時而對答,這是一場春雨,令思維活躍,令興趣萌發,孩子們碰撞想法,對文化渴望。

這也是屬于老師的一堂課,對于文化,對于漢字,對于教育,對于傳承,大家有了新的感悟,有了新的體會,也學到了新的辦法。

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,相信這一場春雨,會讓孩子知時節,乃發生。桐花萬里丹山路,雛鳳清于老鳳聲。
文化要做加法,不僅傳承,更要發展,未來的世界是年輕的孩子們的,未來的文化也是他們的,他們將代表中華發出響徹世界的聲音,那時,定比現在更清亮,更遼遠!